广东工业大学350VIP浦京集团・(中国)有限公司源于1958年创办的广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,有65年办学历史。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”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。学院党委2022年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育创建单位,2018年获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立项,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广东省文明单位”“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。学院已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,现有在校生4829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181人,硕士研究生1607人,本科生3041人。

目前,学院设有机械电子工程系、制造工程系、机械设计与包装工程系、汽车工程系、工业工程系、测控技术系、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所、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、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。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、机械专业学位博士点、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、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。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广东省“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、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、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;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+;在2022中国最好学科排名,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20位,进入全国前10%;为学校工程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0.4 ‰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学院秉承学校办学发展理念,坚持“立德树人、铸魂育人”根本任务,秉持“求真 求实 向新 向上院训,弘厚德载物 博学笃行 惟实励新 精进臻善的学院精神,以准国际学术前沿,建一流学科、育创新人才发展目标,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,优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办学特色,抢抓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建设的新机遇,努力打造学院发展党建高地、学科高地、育人高地、人才高地、科创高地。

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74人,其中教授66人、副教授68人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9.7%,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59.4%拥有双聘院士3人,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,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、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1人;拥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、教育部高层次人才、国家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、杰青、优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人次;拥有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、珠江学者、广东省杰青、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、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9人次;拥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4个,位列全省高校院系首位

学院科研平台优势显著,科研实力突出。现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、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(广东工业大学)、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广东3C电子产品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、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、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、广东省海洋能源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,以及6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、省、市重点科研平台。近五年来,学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000余项,到校科研经费达4亿元;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,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,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科学技术)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;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6项,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2项;获得中国专利银奖1项、优秀奖4项,获得广东专利金奖4项、银奖2项、优秀奖1项,获得英国伦敦和日内瓦专利奖3项。

学院重视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。现有6个本科专业,在2023年软科“中国大学专业排名”中,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得A+,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得A,工业工程、车辆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得B+。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,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,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,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,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;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,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,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,广东省协同育人中心1个,承担教育部首新工科究与实践项目1项。近五年,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,省级教学名师奖1项。

学院构建学科竞赛引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,形成“一专业一竞赛”品牌,双创成果丰硕,学生创新能力突出,创业活力十足。近五年,学院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1000余人次,国家级以上奖项300余人次。三大特级竞赛成果显著:在全国大学挑战杯科技竞赛上荣获二等奖4项;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4项;连续五互联网+”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全国总决赛,并获得银奖4项、铜奖2项。3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特别奖,1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,1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,4名学生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、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和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。

(最后更新:202310月)